脚踏实地 敢为人先
——记医学部预科学生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讲座
为了让在大学本部学习的医学预科生了解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史,了解杏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进展,明确未来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2011年10月21日,医学部主任助理🤦♀️、教育处处长、学工部部长王维民教授在二教101为医预新生作了题为“医学教育与改革”的讲座。预科管理办公室的老师及全体2011级医预新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王老师从几幅外科医学图片讲起👨🏿🦳,向同学们介绍了16世纪的医生与现在的医生的差别,以及医学在这四百多年里的飞速发展👎👳🏽。他讲到医疗过程从单纯的“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再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而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再到“生物—心理—环境—社会医学模式”🎺,他提到从建国初到现在的人民平均寿命变化,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也加深了同学们对医学教育的理解👶🏻🐾。
王老师接下来介绍了面对快速更新的医学知识,而医学教育相对滞后,历史上医学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成果▪️。首先是1910年Flexner关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的报告,该报告结束了一直以来以师徒教学👩🏽🎓、缺乏系统化知识构架的医学教育模式🤱🏼,建立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之后是专家们2006年针对科研地位超过教育教学🚵🏽、医学转入分子研究阶段、临床医生工作压力大、商业气氛渗透等现象,提出的《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的重要报告🫃🏿,强调了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而现代医学教育的目的则不只是单一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广博的通识基础的建立;不只是培养行业专业的专家🧑🏼🏫,还要有领导群伦的通才;大学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供给和职业技能的辅导,还应是心灵的刺激与拓展和见识的广博与洞明。王老师的这段话让同学们初步理解了学校为何要安排医学生到大学本部学习的设计👩🏻🔬,并引发同学们如何进行大学学习生活的思考。
王老师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2008年启动的北医“新途径”教学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即在教育教学一体化模式下🧑🔬,以核心课程为基本内容🏷,按器官系统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小组讨论式教学🏃♀️🏅,变“学科为主”为“需求为上”, 定位“医学基础”教育、更多着眼未来,提倡“有教无类”和“通识通科”的“大医学”理念,重点培养“仁智兼养、德理双修、为人为学”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他用一张简明的图解介绍了长学制教改方案和成才目标,使同学们对自己的医学专业学习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而后王老师用一组生动幽默的图片介绍了自主学习的途径,并从外科医生的角度阐述了医学工作者应注意并着力培养的素质,即敏锐的观察力、志向🙎🏻♂️、全局观、恒心、博闻强记、思考、实践、感悟、合作🤵🏻♂️、勤奋、思辨等。王老师还提到理解与交流的重要性🫰🏻,法律意识与保护自己意识的必要性。他谈到舍得时,结合同学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够“舍举目之求,得天地之志”。
讲座之后是自由提问,同学们就理想、药学及其发展、物理与医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推荐书目等问题与王老师进行了探讨📫,王老师的认真而朴实的解答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也引起了同学们进一步思考🔷。
(医学教育处 学工部,杨瑾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