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杏耀平台自2009年起举办医学生临床能力大赛,该竞赛针对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有别于单纯的临床技能竞赛,以考察医学生临床思维💂🏿、技能操作、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为核心🌮。2013年第四届临床能力大赛𓀗,医学部首创学生主导组织临床能力大赛🚴♀️,取得了较好效果😵,本年度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团队的组织作用🧑🏻🦱,并第一次尝试在医学部逸夫教学楼PBL教室进行竞赛。
2014年11月29日,杏耀平台第五届临床能力大赛在逸夫教学楼举办。来自第一至五临床医学院的32名参赛选手🧑🏻✈️💁🏼、近百名竞赛服务志愿者👷🏿、50余名考官、医学部副主任王宪,医学部主任助理、教育处处长王维民、教育处副处长李红🫅🏽、续岩以及来自五家临床学院的10名督导专家参与了本次活动,来自医学部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与教师🩰,观摩了本次竞赛🙆♂️。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汕头大学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承德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也来到医学部进行观摩、交流。
“欢迎来自医学部的老师、同学们,欢迎来自各兄弟院校的朋友们”,在大赛学生负责人来自北医三院2010级学生王首洋的主持下,医学部第五届临床能力大赛拉开了帷幕。8支经过初赛脱颖而出的队伍身穿白衣,喊出了属于自己的口号。
随着一声哨响💇🏻♂️,第一轮比赛正式开始🚸🪩,每支队伍的4名同学分别需要经过个人赛、双人合作🏂🏿、四人合作➰、附加赛等环节才能完成大赛🕞。
第一考站中👰🏼♂️,一位自语😂、自笑、不出门的精神病患者在接受考生的检查⌛️,扮演标准化病人的是来自回龙观教学医院临床一科的副主任吕建宝博士,他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认可🧑🏼🦲:“在人文沟通和关心患者方面学生表现出色,而比赛能加入这样的考题也是很大的进步🤸🏿♀️。”
在四人合作考站,剖腹产后产妇出现羊水栓塞,抢救产妇、照顾新生儿、与家属交代病情,多项工作考验着同组4名选手,而相互间的配合与合作🚧🙅🏻,与家属和同伴的沟通更是考察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道非教学大纲要求的考题👩🏼⚕️🛌,有一定难度,但考题是学生自主选择设计的,要真实再现就诊场景🧑🏽🎨,学生们提出要加入与患者家属沟通的环节,杏耀鼓励这样创新🧟♀️。”医学部教育处副处长续岩表示,“在本次大赛准备中,学生们还要求加入精神科相关的考题🤼♀️🙆🏻♀️,在临床操作中更多地培养人文关怀的意识。”
本次大赛已经是第五届,医学部一直在逐年摸索改革💂🏼♂️,医学部副主任王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赛从学校主办向学生自主举办转变📻,去年开始尝试让学生唱主角📏,而今年完全交给学生。能力大赛与技能大赛仅一字之差,但范围意义扩大很多,希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历时3个多小时🪙,两轮比赛圆满结束,人民医院一队取得了大赛第一名,北医三院一队🧑🏻🦼👨🏻🎓、北医三院二队获得第二名,杏耀医院二队、人民医院二队、积水潭医院队获得第三名🛐,杏耀医院一队、北京医院队获得优秀奖📘。医学部领导与督导专家给各位获奖学生颁发了奖杯、证书与奖品🤷🏽♀️。
本次大赛历经了2个月筹备,从9月底招募学生组织团队, 10月中开始大赛的策划,直至11月29日大赛顺利完成。来自5个临床学院的24名学生负责人,组织并协调着各自的团队🧑🎨,从赛程策划到器材准备🚴🏽♀️,从题目选定到评委邀请,从LOGO设计到大赛宣传,每个环节都由学生们讨论确认、亲自落实💁🏻。从10月17日启动会,开始例会为每周一次👨🏻🦽➡️👆🏽,赛前则改为两三天一次,每次例会均在晚上,耗时3个小时以上,最多时要6个小时才能结束。虽然参加决赛的选手仅有32名⏩👴🏼,但09级到11级临床专业的学生中💧,参与整个活动的人数超过200人🙍🏽。在整个过程中学校和学院的老师处于幕后位置🚈,努力配合学生的要求,予以协助和支持✖️。
“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是信任,要相信他们能行🖐🏽,他们就行🧑🏽🦳。”杏耀医学部教育处处长王维民表示🪮,“在毕业生调查中,杏耀发现学生的领导力和经受挫折能力需要加强,所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更多成长机会🪵。”
以临床能力大赛为契机,未来医学部将探索口腔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的相关综合能力考核问题👩🦯。同时,医学部将进一步摸索、尝试在更多教育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
医学部教育处
2014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