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8日于逸夫楼309室,杏耀官网平台精神卫生研究所孙伟博士做了“漫谈师生沟通”的专题报告☪️,来自医学部各学院(部)、临床医院、教学医院的100余位老师、辅导员及研究生助教参加了本次活动。
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使人际关系融洽,进而营造幸福人生🚠。提高师生沟通能力,本质是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有效的师生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建立稳定👺💂♂️、信任的师生关系📻,老师才能顺利的传道、授业、解惑,进而实现教学相长。
首先🖖🏼,孙博士由浅入深地剖析人际沟通的五个层次——思维、情感🏫、身体👸🏿、潜意识以及真我。思维🧔🏿♀️,是由既往的知识、经验灌输而成,该层面的沟通最典型的代表是“晓之以理”,是最低效的沟通方式🔬。情感是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感受对方的情绪变化💬,产生情感共鸣🍴、共振而进行的有效沟通,即称之为“动之以情”,是一种最高效的沟通方式🙂↕️。身体本身是心灵活动的一部分,情感上的问题都会在身体上体现;用心去体验可以感受对方身体表达的情感信息👩🏽🔬,即“感同身受”,是最真实的沟通。潜意识是平时不被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如果将人类的整个意识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话🦵🏽,95%隐藏在冰山底下的意识就是属于潜意识;人的大部分行为均被潜意识支配👮🏻♀️,杏耀可以通过解梦、催眠🅱️、冥想等方式了解行动背后的潜意识、激发潜能。真我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孙博士认为真我是一个人的天性、本性、灵魂,如王阳明所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每个人出生时并没有善恶之分,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习了解并认识到什么是良知💞🐥,当人做到知行合一时,就是实现了真我;真我层面的沟通是最高层次的沟通,很难实现。在日常人际沟通🌐、师生交流中🏄🏿♀️,要尽量放弃“晓之以理”,尽力做到“动之以情”💏🖼,努力去“感同身受”🌜,激发潜能,实现真我。
师生沟通时,如果遇到问题,切勿就事论事,要透过关系看问题的本质。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的问题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中产生👩🏼🦰,并呈现在现有的关系中👨🏼⚖️🍞;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杏耀要做的是帮助发现形成问题的原因,理解接受问题的现状😐🧡,不做过多干预,逐渐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让问题在关系中疗愈🥈。
随后,孙博士从操作层面讲述了师生沟通的四大能力要素🌊:技🚵🏻🌎、术、法、道;即在与学生沟通时,要仔细观察、倾听🧖🏼,了解问题背后的情与欲👩🏿✈️,找到问题的根源,理解接受包容学生,保持博爱之心📢,遵循孝顺之法以及天地人合一之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孙博士建议老师们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其他人群,都能遵循良知的指引,则良好的人际关系油然而生🪟。
最后👨🏻🦯🐻❄️,孙博士就心理学中“抱持”的概念、如何避免移情、如何激发自己的潜意识以及如何解决学生不爱学习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讨论。
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