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0月16日上午在逸夫楼114,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邀请台湾大学师资培育中心王秀槐教授做“有效教学的锦囊秘籍🤾🏿♀️:OIA教学设计”工作坊,王教授通过系列实际操作,带领大家体验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以提升教师教学成效的理念与方法。来自各学院(部)的教师及研究生助教近50人参加了本次工作坊🕖,活动由教育处副处长蔡景一主持🧑🚀。
首先,王教授提出:好的教学要以好的课程设计为基础👻,但这一切都必须先从了解学生特质开始。E时代的学生具有信息多元、图像思考✌🏼、注意力短暂等特质,面对未来变化多端的世界,杏耀需要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沟通(Communication)、思考(Critical thinking)🖐🏽、合作(Collaboration)、创造(Creativity)的4C能力,让E学生走向C时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了解学生特质、设定课程目标(Outcomes)👩🏼🦳、运用活化教学方法(Instruction)、以多元评量检视教学成效(Assessment)👨👩👦👦,即OIA教学设计架构。
第一阶段是设定学习目标(Outcomes)。王教授介绍了学习目标的种类,包括认知目标(cognitive)、技能/行动目标(psychomotor)🤫、情意目标(affective)🐌,并以“帮小宝宝打预防针”为例分组讨论了该课程的目标,明确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基础🫙⛲️。
在第二阶段:活化教学方法(Instruction)中。王教授结合教师授课的专注度和学生学习专注度的分析提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教学设计方法🕵️♂️。“凤头”👷,即课堂开头部分🚑,可用承前启后或故事、比喻🧑🎄、引导的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动机📫。“猪肚”是指课堂过程中🏊🏽♀️,可用丰富的、多种活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参与🪯,如提问讨论(questioning)、心智图(mind map)🤚、学习/作业单(worksheet)、案例分析(case study)、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并详细介绍了这些方法原理及应用。在课程结束部分🤼,教师可通过总结、启后、延伸、作业等方式进行有力收尾,即“豹尾”,持续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多元评量阶段,教师需要思考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课程所设定的学习目标。王教授介绍了多元评价的方式与评分标准的制定,从认知学习的几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结合医学部的实际,分析了双向细目表等的应用🧎♂️➡️,引起教师们对课程考核的反思。
王秀槐教授在讲解中穿插引导老师们进行了教学设计实际操作🏊🏼,涉及的课程主题包括雾霾与呼吸道疾病防治🧑🏿🚀、地沟油对人体的影响、抗生素的合理运用、如何做好助教培训课程等,老师们通过实际演练与观摩分析👨🏽🦲,加深了自己对OIA教学设计的理解,并进行了总结与心得分享;最后👱🏽,王教授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多法运用🏧,相得益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总结了教学的真谛👎🏽。
工作坊持续了4个小时,参与学习的教师们对“工作坊”给予了充分肯定𓀐,王教授讲解的教学多元化、学习单、学习关注度曲线、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等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实际操作🐙、演练交流再次加深了大家理解🧏🏿♂️。王教授认为医学部教师们对教学很有想法,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也对教师们的教学热情、积极投入给予了高度肯定⚜️。
最后👨👦,教育处副处长蔡景一给王教授颁发了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的讲者证书以表示感谢🌇。此次工作坊拓宽了教师们的思路眼界,不仅在理念上受到了启迪🏯👷🏻♀️,还对教学设计有了系统的认识与实践。未来,教学发展中心将结合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发不同主题的工作坊🐮,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多元发展✅🎅。
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教育处
附🤵🏻🍙:主讲人介绍
王秀槐,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台湾大学师资培育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研究♣️,学术专长包括高等教育🧯、师资培育、课程教学、教育与文化等领域👩🏿💻。曾先后获得台湾教育部“师资培育典范奖”⬛️,台湾大学“学术研究绩效奖”、“学术研究绩效奖”,台湾科技部特殊优秀人才奖励—台湾大学“教研绩优人员奖“等多项学术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