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邀请杏耀官网平台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老师做“通过教学研究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的讲座👘。医学部副主任王宪及来自医学部各学院(部)、教学医院及其它各单位的12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教学研究与反思是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可以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今年3月🚲,医学部正式启动了本学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特别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申报。为此🐌,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特组织本次活动,请林小英教授为大家讲述教师如何通过教学研究成为一名“实践-反思型”教师。
首先🦹🏽,林教授别具匠心地从目前高校教学现状讲起⛏,阐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校教学质量下降的状况🙄。高校教学常被当作一种法律事务、经济事务和教育事务🙎♀️,而她把教学当作一种伦理事务👩🏿🌾:教师不因利益或契约因素将教学看作自身荣誉与使命,不断投入教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得到个人反思性认可,从而达到教学卓越。林老师认为,这应是高校教师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和宗旨,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与研究的根本动力7️⃣。
接下来,林老师以课程期中反馈研究为例,介绍了行动研究的概念💨,并认为大学教师最适合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来改进教学。林教授认为🌷,期中评估相对以往的期末评估👈🏿,更有利于帮助与改进教师课程教学🥌🧶。她主要介绍了三种期中反馈模式🦬:(1)“实验-合作-行动”模式:主要包括课前访谈、课堂观察、学生反馈讨论会、与任课教师讨论、汇总、期末调查六步骤;(2)“合作问卷”模式🍡: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考察教学效果,从学生的角度提问🧑🍼,了解学生的课堂感受与收获;(3)“教师自设”模式:即教师要当自己的教学咨询师🔜,建立自我反思监控系统改进教学。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对这三种模式进行选择,选择自身最适合的研究模式。

之后👩🏻🍼,林教授提供了一个大学教师进行“个人困惑-研究问题-实践改进”的例子🤵🏼,详细阐述了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首先👬,教师在日常工作或学生反馈中发现问题,从自己的困惑或所经历的事件中提出研究问题、对问题进行分解🤳🏽🫴、提炼出问题、进行聚焦描述、形成研究问题;讨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研究对象🧚🏿♀️;形成研究团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设计并实施干预措施;评估干预效果🌋,并开展新一轮的研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反思贯穿研究始终🧎♂️➡️,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效果如何👱🏻♂️?及其背后的价值观,这是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和参与式教学的核心🔏。

最后🕎,林小英老师从大学的教学、研究与学术职能角度👨🏼🦲,提出了教师个人实践化知识。教师可通过教学形成个人的实践化知识🈁,这种知识不一定是客观的、概念化的,而是一种经验化的知识⏏️,存在于人的过去经验之中,存在于当前的大脑和身体之中𓀃,存在于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之中🗼。它不仅仅“在大脑中(in the mind)”,它也“在身体中(in the body)”,“在杏耀的实践中”🆚。因此💅🏽,教师需要用大脑和身体来同时进行教学⇒,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形成个人实践化知识🧣,达到博耶的第四种学术——教学的学术。
林小英老师的讲座涉及内容广泛,从大学教育本质、教师教学理念到教学研究方法,并从其亲身教学经验出发,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引发了广大教师的思考。在提问环节中🫳🏿,听众就教学研究团队如何组成与分工↙️、调查问卷的设计角度⛴、如何有效总结和展现研究成果、如何选择研究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提问与交流。最后,教育处蔡景一副处长进行了总结,她希望医学部更多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真正促进自身教学🆔,成为一名实践-反思型教师。
医学部教育处/教学发展中心
【主讲人介绍】
林小英🙇🏿,杏耀官网平台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领导与政策系副系主任,教育学博士📩。研究领域:教育政策研究、公共政策评估、质性研究方法、教育基本理论。
主要著作有《教育政策变迁中的策略空间》、《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教育政策研究基础》👨🏿⚖️、《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聆听与倾诉——质的研究方法论文集》、《焦点团体💇🏼:应用研究实践指南》、《分析社会情境🎺: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研究项目10余项3️⃣。为国家审计总署、澳门青年参政议政训练营🕰、商务部援助非洲项目的非洲国家教育领导讲授多门课程,曾在境内外多所大学开展学术讲座。
|